1989年,安徽省桐城县检察院召开检察委员会会议,讨论一起经济案件。
院情小贴士
●恢复重建时间:1978年12月
●现任检察长:欧阳水根(第七任)
●干警人数:5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2人,大学本科学历24人
●最高荣誉: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
8月30日,在安徽省桐城市检察院的资料室里,72岁的该院原副检察长蒋泽栋一边翻着《桐城市志(1978—2000)》,一边给记者讲起桐城检察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历史。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桐城享有“文都”的盛誉,经济发展也十分活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桐城的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并迅速发展成为安徽省乡镇企业的“领头羊”。1985年,桐城县(1996年撤县设市,县级市)有乡镇和村办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219家,产值3898万元,1990年增长至6692家,产值6.57亿元。“那个时代还没有互联网,广告业也不发达,产品就靠推销员在外推销。一时间,桐城出现了‘十万大军跑推销’的场面,他们将桐城产的农业机械设备、棕毛制品等销往全国各地。”蒋泽栋说。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不少企业遇到推销员侵占、挪用企业货款等情况。1992年底,孔城镇轴瓦厂便发生一起推销员侵占货款的案件。案件查办后,办案检察官为该厂全体员工进行了法律宣讲。这也让厂长汪善祥意识到,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以法治厂、以法管厂。听闻检察院有设立检察室的打算,汪善祥希望检察室就设在孔城镇。1993年5月,经编制部门同意,孔城镇检察室正式设立。
“后来,我们又在轴瓦厂查办了多起案件,我办理的就有多起。”首任孔城镇检察室主任郑业精说,如今,轴瓦厂都已经发展成为了集团化企业。回望该厂的发展、壮大历程,检察机关很好地发挥了护航作用。据统计,1993年至2000年,孔城镇检察室共受理各类案件115件,立案侦查9件9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98万元。
伴随着辖区内非公企业的发展,桐城检察的服务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检察机关决不能当‘旁观者’。”桐城市检察院检察长欧阳水根告诉记者。
2017年初,桐城市检察院制定出台暖企行动“十条意见”,着力维护企业良好的治安环境、优化企业融资法治环境、满足企业公正司法诉求等。同年3月,桐城市检察院又在全省率先成立非公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为非公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桐城市检察院迅速适应工作新要求,主动作为,扎实工作,为‘暖企行动’开展提出了一系列办法措施,深受广大企业家的欢迎,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肯定,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时任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陆应平曾这样肯定检察工作。
帮助解决“执行难”,让安徽攀登集团副总经理江涛切身感受到了桐城市检察院的细心服务。山西吕梁一煤矿拖欠攀登集团机械货款7900多万元,法院判决生效后该煤矿仍未履行还款义务。2017年7月,桐城市检察院派员与公安机关一道赶赴山西吕梁,围绕欠款方是否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进行相关调查,后帮助攀登集团成功追回执行款。
8月30日,再次前往攀登集团走访的检察官华朝晖与江涛边走边聊。“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有没有影响?”“吕梁那家企业还跟你们保持业务往来吗?”在他们身后,十几辆卡车排成一排,正准备将3000余万元的输送机械设备出口运往丹麦。江涛告诉华朝晖,贸易摩擦对企业的出口并没有直接影响,与吕梁的那家煤矿仍保持着业务往来。“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好,他们信得过。不过我们现在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江涛信心满满。
截至今年3月,桐城市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5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缴纳税收已占该市工商税收总量的75%。欧阳水根表示,为顺应当地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检察机关的服务理念、方式、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以便更好地提供更优质的检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