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支持IPv6网络 |
6月1日,作为江浙沪三省市检察机关第二批赴内蒙古挂职交流干部,我从“祖国渔都”来到了“中国乳都”,带着对异域风情无限的憧憬与对全新工作环境暗暗的期待,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挂职交流工作。
若知四海皆兄弟 何处相逢非故人
身为“东海鱼仓”的“原住民”,对于“塞外青城”,我依然有骑马射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刻板印象,对能否适应这里的生活有隐隐的担心。但飞机刚落地,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的领导和同事们就用草原人民独有的热情好客让我疑虑顿消。单位早已细致周到的安排好我的衣食住行,部门领导时不时送来羊肉和新鲜蔬菜让我改善伙食,同事送来新鲜瓜果让我品尝,还热情邀请我一起去大青山爬山,一切都让我深受感动。 亲切的领导、热情的同事、怡人的气候、迷人的草原风景、极具民族特色的美食,让我迅速适应这里的生活,也完全融入了这个集体,像是来到了第二故乡一般亲切。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点一滴见初心
我被分配到第十检察部负责信访工作,这里的接访情况之多变、信访案件数量之庞大、案情之复杂都让我出乎意料,远超我在舟山市岱山县检察院的工作量。截至目前,我办理了各类信访案件80余件,接待群众来访近20次,其中100人以上的集体访2次。但无论在哪里,我从事信访工作的初心从未改变: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尽己所能用司法温度解开群众的心结。
做好接访工作除了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外,更需要有耐心和责任感。信访人的诉求五花八门,很多不属于检察院管辖,但共同点是——他们都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接访时我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到好几个部门都去过了,都没处理好,检察院是最后一关了,如果你们也不管,那就走投无路了”。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工作者,除了耐心地听他们倾诉,还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继而从法律方面给予解答,并寻找最佳解决办法,最终将检察环节的矛盾纠纷妥善化解。而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信访人在听完释法说理后就息诉罢访了。
同情相成 日亲日近
在办理来信来访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复杂的案件,同事们迅速召开案件讨论会议,统一意见后再办理;针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案件类型,我也会查阅相关法律条款,并向同事们请教,也经常和同事们就信访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切磋交流。《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日常切磋交流中,我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三月有余,感觉自己的业务能力大为精进。
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中,我和同事们一起在广场设摊宣传,分发宣传资料,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和同事们到基层检察院带案下访,参加2次刑事申诉公开听证会、2次司法救助公开答复会。在和同事朝夕相处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检察情怀,也感受到了青城检察官“民怨可释不可蓄,民事可急不可缓”的工作作风。
工作之余,我还参加了各式各样的业务培训、政治学习活动及各项文体活动,包括党支部七一党日活动、习近平关于内蒙古工作讲话精神学习会、党建阵地建设研讨会等,从思想政治、业务工作等方面全方位的融入这个集体,以和同事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中同频共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挂职时间已然过半,我在这里收获了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宝贵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人生体验、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业务能力。在未来的三个月内,我将继续努力脚踏实地工作,践行“互学互鉴互长、双赢多赢共赢”的交流理念,当好两地检察工作的桥梁纽带,为浙蒙检察机关交流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浙江省岱山县检察院 沈小波